人物檔案
  郭勇,39歲,四川警察學院副教授,專業技術二級警督。
  個性言語
  我的座右銘是:有追求,不強求。
  第一印象
  溫和、細膩、從容,耐靜戒躁。
  □本報記者杜萌
  馬利民
  一名涉嫌盜竊的犯罪嫌疑人拼命奔逃,兩名民警持槍追趕。
  “砰”、“砰”兩聲槍響,奔逃中的嫌疑人屁股中彈,撲倒在地……
  緝捕行動結束,兩名民警的用槍行為受到質疑。一份鑒定申請書遞進四川警察學院物證鑒定所,具有痕跡檢驗鑒定人資格的郭勇與同事接受了這項艱巨任務。
  一粒彈頭
  “倆人都說自己朝天開了一槍,鳴槍示警。”
  郭勇將一粒從嫌疑人體內取出的彈頭小心翼翼地擺放在顯微鏡下,將鏡頭下的彈頭放大40至120倍,觀察彈頭上留下的種種細微痕跡,以鑒定送檢的兩支64式手槍中到底哪一支槍射出了這枚子彈。
  為瞭解兩支送檢手槍的“個性”,郭勇與同事先赴靶場,分別用這兩支手槍各射擊5發子彈,將彈頭帶回實驗室做成標本進行比對。
  64式手槍是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一種手槍,自1964年設計定型之後,時隔16年後定型生產。這種手槍槍管口徑為7.62毫米,槍管長86.5毫米,有4條膛線,用以殺傷50米內目標,其殺傷力在距離目標25米時能射穿2毫米厚鋼板、7釐米厚木板、4釐米厚磚牆和25釐米厚的土層。
  經初步辨識,從嫌疑人體內取出的那粒彈頭並非直接開槍射擊命中,而是被跳彈擊中。
  “跳彈”——是指“子彈以一定傾斜角擊中光滑硬物時很容易被反彈,反彈後擊中其他物體”。在有經驗的槍彈痕跡專家眼裡,很容易區分直接開槍擊中人體的彈頭與跳彈擊中人體的彈頭。
  容易認定的事實是,如果朝天鳴槍示警,彈頭不會經跳彈擊中嫌疑人屁股。
  可以肯定,持槍射出這粒彈頭的民警沒有講真話。然而,這粒擊中嫌疑人屁股的跳彈是從哪支槍里射出的呢?
  “兩支槍都是老槍,膛線都磨損嚴重,用以認定發射槍支的線痕很缺乏。”
  郭勇手把顯微鏡,瞪大眼睛,整整看了10個小時一一辨識彈頭的每一處微細遺痕,辨識屬於槍支獨有的“痕跡個性”。
  長時間俯身在顯微鏡前目不轉睛,郭勇兩眼脹得生疼生疼,直到毫不猶豫地確認那粒彈頭與一支送檢射擊手槍的“母子”關係,他才松下心來。
  一把鑰匙
  一家公司辦公室里安置的三台空調櫃機及外掛機一夜間被人竊走。
  辦案民警趕赴失竊現場,提取了手印、足跡等痕跡,但破案線索仍不明朗,警方遲遲未確定偵查方向。
  郭勇應專案組之邀走進那家公司辦公樓,在失竊空調機的二層樓辦公室窗前觀察,見臨窗有條封閉走廊通道,通道里滿是垃圾。郭勇查看空調機外掛機附近,看到有蹬踏印跡,這些蹬踏印跡是怎麼來的?
  郭勇一邊觀察一邊分析推論,從陽臺圍牆上捏起幾絲纖維,通過纖維的遺留情況,不難看出是一種客體與陽臺邊緣強力摩擦留下的。
  “什麼客體?”
  可能是麻繩,陽臺下方外牆上有蹬踏形成的泥濘足跡,應該是作案嫌疑人把巨大的空調櫃機搬到這裡,用繩索弔運到樓下,樓下有人接應,這至少需要三人配合才行。
  郭勇進入遍地垃圾的走廊通道,或蹲或俯身近瞧細瞅,長達4小時的悉心探微,在扒開一堆骯髒遺棄物時眼前突然一亮—— 一把鑰匙。
  這把鑰匙在那堆髒亂物中格外顯眼,很光亮,鑰匙上貼著一塊小紙,紙上的字跡是“203”,推斷是這裡房間鑰匙的標號,因為失竊三台空調櫃機所在的房間就有“203”辦公室。
  “去看看保管辦公室鑰匙的人那裡,有沒有少了203房間的鑰匙。”郭勇發現的這一重要線索明晰了偵查方向。
  辦公樓的管理者為避免混淆各房間鑰匙,將眾多辦公室房門鑰匙拴掛在一個專門製作的金屬大圓盤上,既在圓盤上標註房號,又在鑰匙錶面貼上標註以便區別。每間辦公室有兩把鑰匙拴掛在大圓盤上。查找結果發現:大圓盤上標有“203”處本應拴掛兩把鑰匙,卻只有一把鑰匙。
  “誰能接觸這個拴掛鑰匙的大圓盤呢?”
  案情很快有了進展,一個被辦公室主任批評經常曠工不久前被辭退的人,有條件接觸辦公室鑰匙圓盤。
  盜竊空調櫃機的團夥沒想到,他們在搬挪盜竊空調櫃機時,無意中丟下的一把辦公室鑰匙,成為警方追捕他們的重要證據。
  “從事痕跡技術鑒定工作,使我從一個性格比較急躁的年輕人,變得內斂,變得做事仔細、嚴謹,一絲不苟。”
  郭勇說,鑒定工作最重要的是“實事求是”,譯成大白話即為“是什麼,就是什麼”。
  (原標題:讓彈頭在顯微鏡下印證真相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d71udcjs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